集團OA 集團郵件 信訪舉報
首頁 / 新聞中心 / 綜合資訊
以信息化、數字化構建新型電力系統,建設具備云資源儲存、大數據處理、數據驅動分析、高度智能化等功能強大的軟件平臺,使電網可見、可知、可控,實現智能運行?! ”忍?,信息量單位,本是計算機專業術語,如今被當作數字化的代名詞?!半p碳”目標下,如何用“比特”管理“瓦特”成為能源低碳高效利用的必答題。一段時間以來,國家電網有限公司、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、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等能源企業加速擁抱數字技術,阿里巴巴、騰訊、百度等互…
“機械工業在全國工業中占的比例是20%—30%,機械工業一些傳統的項目、產品過去也是耗能大戶。機械工業是實現‘雙碳’目標的一個重要戰場?!敝袊鴻C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張克林23日說?! ?月23—26日,中國(廣東)佛山機械工業裝備博覽會(以下簡稱廣東工博會)在佛山舉行。本屆廣東工博會上,“雙碳”成為熱詞之一。機械工業等領域的企業,用科技創新“開路”,通過“互聯網+”等手段推動節能降耗,以實際行動助力實現“雙碳”目標…
“今冬明春我國能源供應是有保障的,我們有資源、有條件、有能力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?!痹诮谝恍┑胤嚼l限電、冬季能源保供引發關注背景下,9月29日,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相關負責人作出回應?! ≡撠撠熑藦娬{,保障迎峰度冬期間電力供應做到“三個必須堅持”,即堅持“壓非保民”,堅持“用戶知情、合同約定”,堅持“限電不拉閘”。要全力增加電力供應保障能力,加強運行協調調度,確保電力可靠供應。向東北地區傾斜資源,全力保障東北…
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、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,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,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。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完整、準確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把提高能效作為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的重要著力點,從全過程、各領域堅持和強化節能工作,從源頭持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,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,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。一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對…
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動下,“新能源+儲能”項目快速在全國范圍內鋪開。今年以來,山西、山東、寧夏、青海、內蒙古等多地陸續出臺新能源配置儲能方案。據不完全統計,今年已有十余個省份要求新能源電站配置儲能,配置比例多要求在10%以內,目前相關項目正在加速落地。大力發展儲能產業,是我國新能源裝機規??焖贁U張的必然要求。與常規電源相比,新能源發電單機容量小、數量多、布點分散,且具有顯著的間歇性、波動性、隨機性特征。隨著新能源大規?!?/a>
工業是碳排放重要領域,積極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意義重大?;谖覈圃鞓I大國的國情,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,關鍵在于盡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現代產業體系,將雙碳目標統籌在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體系內?! 〖涌煨纬删G色低碳的現代產業體系需要處理好四個平衡。首先要處理好發展與減碳的平衡。我國要在尚未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條件下倒逼實現碳達峰,要求我們既要堅定推進雙碳目標實現,又要保持穩…
當前,我國天然氣市場正處于重要改革發展期。如果說之前是“資源為王”“管網決定市場”,那么隨著碳達峰、碳中和“雙碳”目標的推進,未來天然氣市場將進入“質量為王”階段,市場主體將憑借企業規模和服務質量來取勝?! 半p碳”目標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,加速我國能源轉型和能源革命進程,倒逼能源清潔轉型。天然氣是碳排放量最少的化石能源,靈活性強,大力發展天然氣對于降低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意義。近中期天然氣發展環境是有利的,…
新華社北京6月10日電題:邁向清潔低碳——我國能源發展成就綜述 新華社記者劉羊旸 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穩居世界第一、能源消費結構向清潔低碳加快轉變……新中國成立以來,我國能源事業實現了從百廢待興到快速發展,從“以煤為主”向“清潔化、多元化”發展,取得了歷史性成就?! ∥覈茉垂U夏芰Σ粩嘣鰪姟 ∧茉词菄窠洕蜕鐣l展的重要基礎。新中國成立以來,我國逐步建成較為完備的能源工業體系。改革開放后,適應經濟社會快…
日前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、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“要發揮企業出題者作用,推進重點項目協同和研發活動一體化,加快構建龍頭企業牽頭、高校院所支撐、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,發展高效強大的共性技術供給體系,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?!薄 「咝H绾伟l揮創新資源集聚和重點實驗室“四兩撥千斤”作用、建好科研開發合作平臺、有效加快創新人才培養和服務產業轉型升級、綠色化發展? 近日,科技日報記者來到江…
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,為加快推動碳達峰、碳中和工作,將加快清潔能源開發利用。制定更加積極的新能源發展目標,推進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全面實現平價無補貼上網;因地制宜開發水電;在安全的前提下,積極有序發展核電;加快推進抽水蓄能、新型儲能等調節性電源建設,進一步優化完善電網建設,推動電網智慧化升級,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,提高電力系統靈活調節水平。與此同時,著力升級能源消費方式。堅持和完善能耗“雙控”制度;強化全社會…
成員單位
友情鏈接